2025-08-14
42
2025年8月6日,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外贸秘书处发布第60号公告,宣布对原产于中国和埃及的E型及E-CR型玻璃纤维粗纱启动反倾销调查。此次调查聚焦南共市税号7019.12.90项下线密度≥100g/km的玻璃纤维粗纱产品,折射出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变化,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敲响警钟。
作为玻璃纤维制造的核心原料,钠长石(Feldspar)凭借其卓越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特性,成为生产E型及E-CR型玻璃纤维粗纱的关键材料。此类玻璃纤维以高强度、耐久性著称,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航空及电子等高端领域。其性能表现高度依赖钠长石原料的纯度与一致性,供应链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终端产品质量。
面对国际贸易政策波动,产业链企业亟需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体系。在此背景下,专业钠长石供应商LSAK宣布强化高品质原料保障能力。公司依托源头直供优势,建立从矿源到成品的全程品控体系,确保钠长石粉末的化学成分(Al₂O₃≥20%,Na₂O≥11%)及物理指标(细度100-1250目可调)持续稳定。目前LSAK年供应规模达100000吨级,常备库存可满足客户应急需求,有效降低贸易政策变动带来的断供风险。
“国际贸易环境变化要求企业从‘成本导向’转向‘安全导向’,”LSAK供应链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建立多区域原料储备、数字化库存预警系统及定制化规格开发能力,帮助玻璃纤维、陶瓷、涂料等领域的客户平衡合规性与生产连续性。”公司同步开放钠长石样品及技术白皮书申领通道,并设立行业政策研讨专栏,推动产业链协同应对挑战。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巴西调查事件将加速行业对供应链本土化与全球化双轨布局的探索。钠长石等基础原料的稳定供应能力,正成为企业穿越贸易壁垒的核心竞争力。LSAK等具备源头品控与快速响应能力的供应商,将在产业链重构中发挥关键作用。